隐翅虫习性
隐翅虫大规模出现的时间是每年6月至9月,尤其是雨季是它们的活跃期,一般会出现在潮湿的草地,晚上能看到它们围着灯光转。
临床表现
被隐翅虫叮咬后会出现水肿性的红斑,红斑上会有一些小的水疱或者是脓疱,同时会伴有剧烈的刺痛感,部分人可能会有一些瘙痒感,部分人可能会留下一些色素沉着,甚至极个别人还会有留下疤痕的一些风险。
预防措施
隐翅虫飞到人身上一般不会直接叮咬皮肤,但如果挤压、摩擦虫体,虫子就会分泌一种强酸性的毒素对人的皮肤造成损害,隐翅虫体内含pH值1-2的酸性液体,和普通浓度盐酸的pH值差不多。所以,沾上它的毒液,就很容易把人“烧伤”,会让人出现条索状、点状水肿性红斑,或者出现丘疹、水疱、脓疱甚至灼痛、瘙痒等症状,沾到眼睛,会灼伤结膜、角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甚至会失明。
1.千万别用手拍
隐翅虫很少主动招惹人,绝大部分人被“攻击“,是因为直接上手一巴掌拍“爆浆”,或不小心压到它,碰到了它体内的强酸性毒液,才会导致皮肤“烂掉”。
2.不“摸黑”玩手机
要玩就开灯大大方方玩,但也要注意,灯光不要调太亮。
3.睡前留点心
很多时候,隐翅虫早已经在床上帮你“暖”好了床,所以睡前要多检查,以免压到。
4.宿舍装纱窗
隐翅虫具有趋光性,当房间有灯光时,虫子会试图进入房间,而纱窗和纱门可以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
5.外出穿长袖
到公园、郊区、乡村这些地方,要穿好长袖长裤,还要随身携带驱蚊水、杀虫剂等。
6.清洁环境
室内要注意清洁和整理,不要堆放杂物和陈年纸张等隐翅虫喜欢的栖息地。如果发现有隐翅虫,可以用扫帚清理并用水冲洗。
7.使用驱虫剂
可以在室内喷洒适量的驱虫剂,但要注意选择安全、环保的产品。
8.处置流程
由于隐翅虫的毒液是强酸性的,被叮咬后可用碱性的液体进行中和,如果在家中可以选择肥皂水或者是4%的小苏打水进行冲洗,然后尽快就医。同时要注意接触到毒液的地方不要再去碰身体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