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美琪,来自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现就读于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一名大三学生。特别感谢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让她可以通过贷款缴纳学费,感谢国家和学校为她提供的国家助学金,使她的生活得以保障,为家庭减负。国家、社会、学校,资助她、扶持她,让她在求学路上无所忧惧的前行,使她免于在桃李年华就面对自己梦的碎片发出声声叹息。在这三年里她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此一直以一个积极乐观、坚强自立、自强奋进,热心奉献社会的精神状态面对生活,以严于律己、认真负责、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努力奋斗的标准要求自己。妥善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以下是她的一些个人事迹概述:
一、投身实践,展示学生精神风貌
探究她大学生活的突出经历,恐怕要数大学生社会实践了。自从进入大学后,她就积极的抓住每一次机会,到社会上去锻炼自她。每年的寒暑假她都选择了参与校团委组织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后参与了以“中原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走进革命圣地,追溯红色记忆”为主题的大型社会调研活动,积极的投身到祖国建设的调研中,并尽自己的浅薄之识提出自己的建议。
而2020年暑假对她来说是更是值得纪念。在暑假的两个月时间里,她响应家乡汝州市关于“数字化夜市促发展”的号召,参与了全国首个数字化“便民夜市”的创建实施,运用在学校学习的手工制作,希望通过地摊夜市自给自足挣得生活费,从而减轻家庭负担。参与这些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她,而且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自她感觉受益良多,也期待更多的大学生朋友们能够参与其中。
二、追寻革命,展现学子一心向党
刚入学她便第一时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已经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她自知理论知识薄弱,便在跟随党支部学习之余自学党史,除此之外还在2021年暑假,参加学院“打卡红色基地”研学实践团第五站–“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的活动。跟随组织参观学习,每天做学习笔记。同时她还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帮助同学,身体力行参与志愿活动。在校曾担任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组织举办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活动,管理编辑微信公众号运营,积极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校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诸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还为学院“诚信月”提供海报。
三、积极进取,展示学子严谨治学
作为一名大学生,她始终没有忘记以学业为重的职责。在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外活动的同时,她始终将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平时做到多看书,积极的探讨学术问题。在2020年参加由魏崇周老师、原艳玲老师主持的“中原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题组”,对民间非遗进行相关调研,完成课题论文《汝州素胡辣汤–胡老四胡辣汤》。在2021年,加入由魏崇周老师主持的“中原文化研究”课题组,为国家社科基金后续项目《中原传统民间社会生活方式与文化传承研究》中《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一节提供部分书稿《从历史变迁看洛阳市(老城)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大三这一年她感觉到了自她原有学习的局限性,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老师、学长学姐、同学探讨学术问题。经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自己的校内学习也没有落下。
四、服务他人,展示学子志愿精神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而其中的志愿者朋友们更是代表着大学生这个优秀的群体。她很荣幸自己从步入大学之日起就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2021年参加郑州博物馆“金石帝迹,薪火传承–2021(辛丑)黄帝金石文化拓片展”,并获得志愿者荣誉证书。2022年,响应学校和家乡的号召,参与大学生返乡服务疫情防控工作,收到了汝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的表扬信,获得共青团汝州市委志愿服务证书,被中共汝州市米庙镇委员会、汝州市米庙镇人民政府评为“最美志愿者”。从参与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中她不仅收获了服务他人的愉悦,也收获了更多的志愿友谊。她认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使自己保存积极乐观、奉献社会的良好心态,更重要的是她们从中收获了友谊、学会了感恩、体察了民情、领悟了人生。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她会一如既往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感恩社会。
一直以来她都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诚信自强改变生活。她试着追问,她能为国家做些什么?回报国家,服务社会,似乎有点过于抽象与宏阔。现在,她所能做的只能是刻苦学习,严格自砺,夯实基础,练就技能,做一个优秀的学生。如果还可以多做一点,她想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做一个守秩序讲文明的人,做一个诚信的甘于担待的人,做一个绝不虚度年华的人,做一个随时可以向他人奉献自己善意和善举的人。她愿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家添砖加瓦,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辉末光增辉日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